村莊要復興,工業需先行。近年來,安徽省五河縣臨北回族鄉黨委、政府按照「開展特色工業助力村莊復興」的開展思路,因地製宜大力開展葡萄工業,先後引種夏黑、紅提、陽光玫瑰等葡萄種類,強力推動農業工業化,多樣化開展,以特色工業促農增收,築牢村莊復興開展柱石。

走進臨北回族鄉前阪村的葡萄大棚,棚中的葡萄藤架上,一束束碧綠的「葡萄串」,掩映在繁密的綠葉當中,惹人喜愛。前阪村淮韻葡萄工業基地大棚裏主要有夏黑、陽光玫瑰2個種類,葡萄大棚栽培面積266畝,已建成大棚300個,預計年總產量達60萬斤,總產值900余萬元。
「我種葡萄7、8年了,本年的葡萄漲勢格外好,看這葡萄墜多好,再有一個多月下葡萄了,幹活都有勁,等葡萄好了,你們來隨意吃。」栽培戶何葉梅難掩行將豐盈的高興笑著說。
陽光玫瑰葡萄園內一排排葡萄架上,一串串套著紙袋的葡萄綴滿枝頭,悄悄取下紙袋,顆顆豐滿的葡萄晶瑩剔透,圓潤翠綠,淡淡的玫瑰香味沁人心脾。
農技指導員周宇軒介紹:「這葡萄本年也是正規的按長短21公分、顆粒的話基本上到達15克以上,基本上具有一級果,本年我們也沒有尋求大顆粒,也沒有尋求說有多大的串子,基本上規範串就是1斤多,第一個就是說要品質好,要有玫瑰香味,這一個你在市場上才具有有話語權,才有主導地位。」
正在大棚內疏果、剪枝的蔡廣琴大姐介紹,她從三月份開端漸漸有活了就來幹,五月以後葡萄陸續上市開端忙開了又介紹農閑的親戚鄰居來務工,不耽擱照顧老人和孩子,在這裏又學會了疏果、修剪樹等技術也算是提升了本身身手,由於離的近,都是住鄰近村的啥事也不耽擱,務工更顧家,每天還能有80塊錢的收入。
村莊復興的關鍵是開展工業。前阪村充分發揮本身地理位置和栽培傳統的優勢,在鄉黨委政府引導下,前阪村不斷優化農業工業結構,引導農戶開展大棚葡萄特色栽培,葡萄銷往上海、南京等地,頗受市場好評。葡萄工業已成為該村部分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,完成了工業開展和群眾增收雙贏目標。